昆仑智见 | 中美AI竞逐白热化,黄仁勋现身“链博会”透露出什么信号?

2025-07-17

在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,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角逐,已然成为一场关乎未来主导权的无声较量。就在不久前,NVIDIA创始人黄仁勋在2025 GTC大会上,绘声绘色地描绘了AI从感知到推理,再到物理世界的演进路径,而在中国,DeepSeek等初创企业的异军突起,也让世界瞩目。既然中美AI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,那么我们不妨剥丝抽茧,探寻背后的真实图景。

这不仅仅是技术比拼,更是生态体系的全面碰撞!

AI的“斯普特尼克时刻”已至,美中谁在领跑?

据了解,美国硅谷风险投资大佬马克·安德里森曾将DeepSeek的突破称为“AI的斯普特尼克时刻”,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20世纪太空竞赛的激烈。进一步来看,中国AI产业的迅猛发展,正源于本土巨头的深耕与初创企业的创新活力。百度文心一言全面免费、阿里巴巴与苹果合作开发AI功能,这些举措不但提升了用户规模,还在本土市场筑起坚固壁垒。更何况,华为、字节跳动等玩家也在大模型和芯片领域发力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。

然而,美国并非坐视不管。据《时代》杂志报道,AI领导地位的争夺可能重塑全球力量平衡,因为AI不仅能自动化劳动力,还可能带来军事优势。NVIDIA的Blackwell架构在2025 GTC大会上亮相,宣称训练成本远低于以往,这无疑是美国在计算力上的强势回应。既然中国在论文数量上已超越美国,那么美国在创新质量和算力基础设施上的领先,又如何被挑战?事实证明,这场竞逐并非零和游戏,而是相互激发——DeepSeek的开源模型R1性能媲美OpenAI的o1,却以更低成本训练,很多人都认为,也许效率才是王道,不过,绝对的性能领先,和相对的效率超越,哪一个能更快产出更高智能的模型,才是关键。

开源与封闭的博弈,决定了AI未来的包容性

进一步说,既然AI已成为基础设施,那么开源模式就如黄仁勋在链博会演讲中所强调的那样,是确保全球进步的关键。中国AI“六小虎”如智谱、月之暗面等企业,多由清华校友创立,它们既关注本土市场也走国际化路线,百川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布局,更是体现了AI的普惠潜力。据美国媒体表示,这些初创企业是在“摸着OpenAI的石头过河”,部分模型的中文能力甚至超越GPT-4。

不但如此,美国的出口管制虽延缓了中国算力进步,但中国企业通过囤积芯片和本土研发规避风险。黄仁勋在2025年7月15日的链博会演讲中宣布,美国批准H20芯片销往中国,这进一步证明了合作的必要性。因为如果忽略开源,AI将陷入封闭循环,而中国开源AI正催化全球创新——从微信到支付宝,都在AI力量下重塑用户体验。试想,若中美能在国际标准上携手,AI的安全与道德将如何提升?

算力与数据的双轮驱动,中国如何缩小差距?

据乔治城大学统计,2014至2024年间,美国AI投资超6050亿美元,中国仅860亿美元,但中国政府通过“东数西算”工程和财政补贴,弥补了私营投资的不足。不过,国家投资和私营投资路径不同,效果也不一样,与美国模式不同的是,中国的政府投资到不了私营企业手上,而政府主导的研发与私营企业相比,又存在效率上的不足,导致大量的政府算力投资利用率非常低。 

然而,黄仁勋在GTC keynote中强调,AI能力取决于数据、算法和算力三要素,其中芯片制造最难通过出口管制阻挡。中国自主芯片如华为昇腾、百度昆仑,正缩小与英伟达的差距。既然美国在高端算力上占优,那么中国在应用场景的落地速度,又为何更快?DeepSeek的成本仅为美国十分之一,虽未计入数据中心支出,但这已激发全球反思。启发在于:中美竞逐并非单纯硬件赛跑,而是生态系统的全面比拼,中国“举国体制”与美国“私营主导”的碰撞,将催生更多创新火花。

物理AI的到来,预示新工业革命的曙光

不但AI在虚拟世界重塑规则,在物理领域的应用也已蓄势待发。黄仁勋在链博会演讲中预言,下一波理解物理世界的AI将在10年内出现,与人类并肩工作,彻底改变工厂模式。NVIDIA的Omniverse平台,正通过数字孪生优化供应链,中国数百个模拟项目已证明其价值。

据报道,美国副总统J.D. Vance在巴黎AI峰会上警告欧洲勿与“独裁政府”为伍,而中国代表团则推动“开放、包容”的宣言,获60国支持。这进一步凸显中美在AI伦理上的分歧。但既然AI将改变每个行业,从医疗到自动驾驶,那么中美合作的空间又在哪里?黄仁勋的观点启人深思:人工智能如电力般重要,它将引发新的工业革命与增长机遇。中国开发者达百万之众,推动世界级产品诞生,这提醒我们,AI竞逐的终点,不是谁赢谁输,而是共同创造更智能的未来。

从跟随到并跑,中国的AI身位已悄然布局变化

中美AI竞逐的本质,是技术民主化的过程。中国从跟随到并跑的转变,让人看到后发优势的潜力,而美国的创新引擎,也在压力下加速前行。既然全球供应链已然互联,那么真诚面对现实、携手前行,或许才是最明智的选择。未来已来,你准备好了吗?

作者:刘克鸿